一念既出,万山无阻
——2025届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高薪策
高薪策,男,汉族, 2002年5月出生,河北省沧州市人。2021年9月就读于英国上市365平台城乡规划专业,毕业于2025年6月。曾担任校大学生艺术团部长。现已考取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。考研就像画总规,既要胸怀理想,也要脚踏实地。那些熬过的夜、画秃的笔,终会变成录取通知书上的一道光。
一、系统规划与阶段拆解:搭建备考的底层逻辑
刚开始备考时,面对厚厚的教材和复杂的知识点,我也曾手足无措。后来尝试把整个复习计划切成几个"小蛋糕":先用两周时间把所有资料整理归类,按"基础知识-重点专题-真题实战-查漏补缺"四个阶段安排半年时间。每周日晚上固定做两件事:用便利贴写下下周任务清单,再用手机录音总结本周收获。比如在啃专业书时,我会用三种颜色的笔做标记:黑色写书上原话,红色标往年考过的知识点,蓝色补充新闻里的城市规划案例。这种"化整为零"的方法,让我面对庞杂内容时不再焦虑,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。
二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:效率比时长更重要
备考到第三个月时,我发现每天坐10小时书桌效果反而变差。于是开始调整策略:把学习时间分成"25分钟专注+5分钟休息"的小单元,用手机定时提醒自己休息时走动或听首歌。背理论时不再死记硬背,而是假装给朋友讲课,用大白话把专业概念讲明白。遇到难懂的内容,就去搜相关纪录片或城市改造的新闻,比如结合北京胡同改造案例理解"老城更新"的概念。最有用的是建了个错题本,把做错的题目按"记不住""不理解""粗心"分类,每周找研友互相讲解错题。这些方法让我后期复习效率提升了近一倍。
三、平衡专业课和公共课:让每份努力都算数
作为要考手绘的设计类专业,我每周固定三天练习快题设计,从开始要画一整天到后来四小时就能完成。每次画完都和备考群的朋友视频互评,学习别人配色和排版的小技巧。公共课复习也有小心得:英语重点抓近十年真题,把阅读里反复出现的生词做成单词卡,吃饭时随时翻看;政治则把难背的时间线编成顺口溜,比如用"一五计划建基础,二五探索遇风雨"来记忆历史事件。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,不要因为专业课难就忽视公共课,去年有个同学专业分很高却因英语差2分落榜,实在可惜。
四、结语
备考就像跑马拉松,重要的不是瞬间冲刺,而是找到自己的呼吸节奏。我们学习城市规划,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安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吗?当你把每个小目标串联成星轨,终会照亮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。
辅导员寄语:
理想的风会吹进现实,熬过的夜也会变成光。在你曾经走过的看似普普通通的每一天,那些所积攒的能量,所沉淀的知识,会散作满天星,照亮你脚下的路。
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,在路上多花点时间到达才更有意义,所有努力都在慢慢变得清晰,祝我们都有好的前途,披星戴月走过的路,一定可以繁花满地。
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,总有一天会看到坚持的意义,而那些反反复复的否定,也会得到肯定的答案,一切为之努力的事情都会有浪漫的结果。

终审:党委宣传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