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设计思维规划备考策略望
——2025届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申涵硕
申涵硕,男,汉族,共青团员,2001年10月出生,河北省邢台市人。2019年9月就读于英国上市365平台,毕业于2025年6月。曾与2020年9月-2022年9月,服役与海军部队。我用设计思维重构考研备考体系,总结出一套系统化备考策略。建筑学考研是脑力、体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,需要像做设计一样全局统筹、精准发力。最终被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录取。
一、 建立系统性复习框架
备考初期需构建"两轴四象限"复习模型。横向轴区分专业课与公共课,纵向轴划分理论与实践。将建筑史、构造、原理等理论科目与快题设计形成知识闭环,公共课复习与专业课形成时间互补。建议采用"3+2+1"时间配比:每天3小时专业课,2小时公共课,1小时快题训练。要像推敲建筑方案一样,根据各科目难度系数动态调整时间配比。
二、 专业课突破方法论
理论科目复习要建立"时空坐标系"。中外建筑史采用"编年体+类型学"双线记忆法,将历史事件与建筑类型对应坐标系节点。构造复习要制作"构造节点思维导图",将教材知识点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记忆。快题设计需建立"类型题库",针对商业综合体、文化建筑等8大类型,分别制定标准化解题模板。每周保持2套完整快题训练,重点训练从任务书解读到平面推敲的30分钟快速构思能力。
三、 公共课备考的降维打击
政治备考要善用"模块化组装"技巧。将马哲、毛中特等板块拆解为知识单元,制作"考点扑克牌"随时记忆。英语复习要聚焦真题的"空间解析",将阅读理解转化为建筑平面图式分析,通过段落结构把握文章逻辑。作文训练采用"构件预制法",准备20个万能句型模块,考场根据题目灵活组合。
辅导员寄语:
当梧桐叶落尽最后一抹秋色,我知道你们即将奔赴人生最壮丽的战场。作为守望者,我想把所有的星光都揉进这段赠言,让它化作你们笔尖的温度,图纸上的勇气,深夜里的微光。
请相信,那些与星辰为伴的夜晚,早已在灵魂深处浇筑出坚不可摧的基座。图书馆走廊的晨读声是浇筑混凝土的震动棒,错题本上猩红的批注是钢筋焊接的火花,你们用咖啡与梦想调制的混凝土,正悄然凝固成知识殿堂的承重墙。

终审:党委宣传部